
2026-03-27 11:51:03 來源:公司新(xin)聞 閱讀:
凌晨4點的齊岳山隧道工地,95后操作手林陽正盯著PX1DJ-45單臂鑿巖臺車的操作屏。當第108個炮孔精準成型時,他看了眼表——平均每個孔耗時38秒,這是他入行三年來見過的"最瘋狂速度"。
一、鋼鐵巨獸的"透視眼"
直徑1.8米的機械臂在巖壁上劃出銀色弧線,搭載的三維激光掃描系統正實時生成巖層結構圖。林陽只需在觸屏上勾選"硬巖模式",設備就像長了眼睛般自動避開裂隙:
AI路徑規劃:5秒內生成最優鉆孔路線,避開90%的巖石夾層
液壓自適應系統:遇到石英巖層時自動增壓至28MPa,鉆頭轉速提升30%
數字孿生技術:駕駛室屏幕同步顯示鉆孔深度、角度誤差(±0.5°)
"以前打斜孔全憑經驗,現在設備比經緯儀還準。"林陽晃了晃手里磨舊的《工程測量學》,這是他last一次用傳統方法作業時的"武器"。
二、老炮兒的"投降書"
隧道口抽煙的李班長掏出泛黃的施工日志:2018年,8人班組用風鉆打100個孔需要12小時,回彈率高達25%;如今鵬翔臺車2人組,同樣工作量2小時17分鐘完成,超挖量減少62%。
"最絕的是這設備會'學習'",他指著操作屏上的巖層數據庫,"上個月在齊岳山遇到的石英砂巖,現在成了全公司的教學案例。"
三、00后的"新玩具"
00后學徒小陳正在研究設備的AR輔助系統,戴上眼鏡就能看到虛擬鉆孔軌跡。"以前覺得開機械臂像開挖掘機,現在發現更像玩PS5。"他演示著手勢操控功能:右手畫圈=調整轉速,左手比叉=緊急制動。
讓小陳驚訝的是設備的"體貼":
疲勞監測:連續操作2小時后自動切換為半自動模式
健康管理:駕駛室配備新風系統,PM2.5始終控制在15μg/m³以下
遠程診斷:廠家工程師能通過5G實時查看設備狀態
現場直擊
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射進隧道時,鵬翔臺車的第300個炮孔宣告完成。林陽跳下車時,后背的"鵬翔智裝"工服已被汗水浸透,但眼神里透著興奮:"這不是冷冰冰的機器,是能讀懂巖石語言的伙伴。"
數據背后的真相
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,鵬翔PX1DJ系列鑿巖臺車已在全國237個隧道項目中應用,累計減少超12萬噸鋼材浪費,相當于1.8萬棵樹的生態價值。更重要的是,它讓隧道工人的日均工作時長從10小時壓縮至6.5小時,腰椎病發病率下降47%。
推薦新聞
版權所有(you)(you):湖南鵬(peng)翔星(xing)通汽車有(you)(you)限公司